手机版
繁體版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商丘市政府网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区政府(管委会)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OrganizationCode}-2021-00000181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11-03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商丘市梁园区人民政府关于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 【字体:

陈毓等5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以天沐湖为引领的黄河故道高标准开发旅游”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天沐湖是黄河改道后形成的天然湖泊,位于刘口镇西北角,东邻105国道,距市区15公里,属豫鲁两省四县结合部,交通便利。近年来,我区依托黄河故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以发展旅游产业为抓手,对天沐湖旅游资源进行大力整改、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天沐湖风景区拥有1.2万亩自然湖面和天沐湖万亩果园、光伏牡丹园风景区等4个核心旅游景点,已经逐步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一山一水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边县(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旅游地之一,年接待游客达到50万人次。

  一、围绕一个战略,积极推动天沐湖融合发展

  201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廊引领、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了要打造黄河生态文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求。我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围绕“一廊引领、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积极将天沐湖景区融入黄河生态走廊建设,推动一体化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加速产业发展,努力完善配套设施,升级基础建设,加快水系互通和道路畅通,实施沿河绿化,统筹建设其他各类工程,推动天沐湖风景区升级改造取得新突破。

  二、以地理风貌为基础,大力发展天沐湖大型水利风景区

  (一)打造天沐湖万亩果园。结合“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工程,在天沐湖风景区沿岸大力实施以大樱桃、品种桃等小杂果为主的林果经济产业,将农业产业调整与旅游业产业提升进行有机结合,致力打造“万亩果园”。2017年以来,新增桃树、樱桃树种植面积6000亩,“万亩果园”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万亩水面”与“万亩果园”相偎相依、互利互促的良好旅游格局。

  (二)建设薰衣草园林风景区。景区位于刘口镇张彭村,占地面积500余亩,西接黄河故道湿地,东接黄河故道草地。建设内容包括薰衣草休闲观光区、工厂花卉生产区、果树采摘区、光伏发电站、食用菌生产区、奶牛标准化养殖区及苗圃种植区等多个功能区,具有休闲垂钓、农耕文化展馆、农事体验、休闲采摘、餐饮、商务会议接待等功能,是一处集休闲、旅游、观光、健身、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园林风景区。现园区内基础设施已经修建完备,正在升级服务设施。

  (三)发展西刘民宿旅游村。大力发展“游客玩在天沐湖,住在农家屋”的沉浸式旅游体验,提升景区游客承载力,逐步形成以由西刘村内咀尖刘、咀尖王2个自然村以农家房屋组建的“民宿村经济”,摆脱以往游客只能选择1日游的行程安排,吸引远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已出租15户农家屋给书画家、报社、手工艺人等,文化创作气氛浓厚,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景点。

  (四)打造林洋光伏牡丹园风景区。景区位于刘口镇张彭村、当店王村、老陈庄村北,处于黄河故道境内季节性河流的河床上,属于黄河故道草地类型,占地3300余亩。现已开发为年发电量为70兆瓦光能产业,上部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下部为油牡丹种植业,内有观景台,为新兴的能源产业与旅游观光产业,游客可登上观景台,看光伏矩阵,观牡丹盛开。

  三、做好两项保护,努力保障天沐湖景区发展

  (一)做好黄河故道生态修复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发挥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其实做好黄河故道生态修复规划工作、建立“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互动机制,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逐步完善黄河故道基础设施建设。

  (二)打造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做好物种资源科教保护工作。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411.8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78.71公顷,湿地率67.7%,将陆续开展湿地保护、生态恢复、科普宣教、科研检测、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共6项保护工程。科普宣教工程将新建综合科普中心,囊括湿地管理、科普宣教、游客服务功能,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科普宣教中心占用面积400平方米;建设故道文化展示廊960米;以湿地公园外侧的村落布局为依据,设置科普宣教节点;在朱大楼建设雨水花园1处,面积1.5公顷,修建自然教育小径1800米;在崔楼开辟藕花塘0.56公顷,建设卵石步道330米,以藕花塘为依托设立鹬知园1处;在赵王庄进行以蛙类为主题的宣教活动,包括蛙鸣鼓吹、夜间寻蛙,设置有机农业园1.25公顷;结合芦苇湿地恢复项目,在董庄设置芦花听风1.6公顷,并开展震旦鸦雀宣教;在辛寨建设天鹅广场1处,面积270平方米;在后赵楼设置农耕园1.5公顷,建设双轮水车1座;在郑阁设置湿地园2.4公顷,建设鱼展园1处,面积0.36公顷,修建观鸟屋1处,面积60平方米。截至目前,湿地公园界碑界桩的安装、科普小径建设、部分宣教系统安装、生物多样性调查、水质检测调查、2处观鸟平台、1处观鸟塔已建设完成,其余设施正在有序推进建设。

  四、大力推进黄河故道历史文化发展

  (一)做好人文挖掘和宣传工作。黄河故道流经商丘727年、绵延144公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我区组织文艺创作人员,对熟知梁园故事和明清时期黄河故道历史的老人进行了采访,搜集和整理了大量关于梁园以及黄河故道的传说、故事等,深入挖掘根亲文化、佛道儒家、汉唐遗风、民间民俗等方面历史资源,准备编撰、出版《梁园故事》系列丛书。同时,吸引媒体去黄河故道采风,进一步加大对黄河文化和故道沿线流域宣传力度。

  (二)建设刘口镇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天沐湖东岸,占地总面积240平方米,馆藏文物展品400余件(组),其中包括文革毛瓷、民国钱币、银元、清代银腰牌、银锭、铜锁、风车、筛面柜和第一、二、三套人民币等许多珍品,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生产生活为一体的民俗博物馆。我区通过采用场景、实物、文字、图片、版面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系统化、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现了千年古镇刘口的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千年古镇刘口民俗的区域性、独特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三)逐步打造梁园文化景观线。依托刘口镇西刘村、嘴尖王村和黄河母亲庙、御景园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田儿庄湿地、黄河大堤等人文自然景观,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清凉寺公园、三陵台、青陵台为重点开发文化景点,将黄河故道沿线的众多文化景点、自然风光、乡村旅游点、城市休闲度假综合体有机串联,重点开发姓氏文化、汉梁文化,讲好梁园故事,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促进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梁园文化旅游工作的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区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