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體版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商丘市政府网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区政府(管委会)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2021-00000295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10-06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市政协提案办理

商丘市梁园区人民政府对政协商丘市五届四次会议第5418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6 浏览次数: 【字体:

张振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升级改造天沐湖景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金大定年间(1127年)黄河流经于我区刘口镇,到清咸丰年间黄河(1855年)改道,共流经刘口728年。天沐湖是黄河改道后形成的天然湖泊,位于刘口镇西北角,东部紧邻105国道,距市区15公里,属豫鲁两省四县结合部,交通便利。近年来,刘口镇依托黄河故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以发展旅游产业为抓手,对天沐湖旅游资源进行大力整改、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天沐湖风情区拥有自然湖面1.2万亩,风景林1万亩,油牡丹园1万亩和天沐湖一号码头等7个核心旅游景点。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市旅游产业“一山一水一城”重要组成部分,是周边县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旅游地之一,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但由于开发时间短,投入不足,人文历史文化发掘不足,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天沐湖景区尚处于初级阶段,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区乡两级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将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尽快提升。

       (一)围绕一个战略,积极推动天沐湖融合发展。

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一环;2017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一廊引领、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了要打造黄河生态文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求。这是一次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将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区将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围绕“一廊引领、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积极将天沐湖景区融入黄河生态走廊建设,推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加速产业发展。努力完善配套,升级基础建设,加快水系互通和道路畅通,实施沿河绿化,统筹建设其他各类工程。做到严格考核,确保责任落实,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扎实推动天沐湖风景区升级改造取得新突破。

(二)以地理风貌为基础,大力发展天沐湖大型水利风景区。

1.建设天沐湖一号码头。景区位于刘口镇大刘村境内,为天沐湖南部水域,主要景观有炎黄二帝塑像、天沐湖牌坊、刘口镇民俗博物馆、停车场、摩天轮、天沐湖第一渡口、天沐湖第一观景台,天沐湖第二观景台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天沐湖风景区的主要活动区与经济引擎点。

2.建设天沐湖二号码头。天沐湖二号码头亦称御景园风景区,位于刘口镇西刘村当店王村,是天沐湖的主要水域,也是天沐湖风景区中文化底蕴较为丰厚的区域,设置有九龙壁,黄河母亲像、黄河母亲庙等人文景观,流传有《刘墉治水》、《雍正赏景》、《水母三娘》、《黄河母亲救程咬金》的传说,是一片面积宽广、水深水净的观光旅游区。我区正在根据现有人文地貌修建配套设施。

3.打造天沐湖万亩果园。区乡两级政府结合“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工程,在天沐湖风景区沿岸大力实施以大樱桃、品种桃等小杂果为主的林果经济产业,将农业产业调整提升与旅游业产业调整提升进行有机结合致力打造的“万亩果园”,2017年以来新增桃树、樱桃树种植面积6000亩。“万亩果园”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万亩水面”与“万亩果园”相偎相依,互利互促的良好旅游格局。

4.建设薰衣草园林风景区。景区位于刘口镇张彭村,占地面积500余亩,西接黄河故道湿地,东接黄河故道草地。建设内容包括薰衣草休闲观光区、工厂花卉生产区、果树采摘区、光伏电食用菌生产区、奶牛标准化养殖区及苗圃种植区等多个功能区,具有休闲垂钓、农耕文化展馆、农事体验、休闲采摘、餐饮、商务会议接待等功能,是一处休闲、旅游、观光、健身、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园林风景区。现园区内基础设施已经修建完备,正在升级服务设施。

5.发展西刘民宿旅游村,逐步形以由西刘村内咀尖刘、咀尖王两个自然村内以空心房屋组建“民宿经济”。旨在游客玩在天沐湖,住在农家屋的沉浸式旅游体验,提升景区游客承载力,摆脱以往游客只能选择1日游的行程安排,吸引远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已租出15户给书画家、报社、手工艺人等,文化创作气氛渐成规模,逐渐形成了农家乐(民宿)为主,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景点。

6.打造林洋光伏牡丹园风景区,景区位于刘口镇张彭村、当店王村、老陈庄村北,处于黄河故道境内的季节性河流的河床上,属于黄河故道草地类型,占地3300余亩,现已开发为年发电量为70兆瓦光能产业,上部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下部为油牡丹种植业,内有观景台,为新兴的能源产业与旅游观光产业。游客可以在这里登上观景台,看光伏矩阵,观牡丹盛开,是天沐湖景区东部难得一见的美景。

7.建设一品草坪基地,总面积3000亩,计划引进“蒙古包”、高尔夫球场、小型足球训练场等项目打造旅游度假景点,使游客可以在家门口领略草原风光。

(三)做好两项保护,努力保障天沐湖景区发展。

1.做好黄河故道生态修复工作。充分了解和利用现有资源,把发展旅游产业和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发挥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将持续做好黄河故道生态修复规划工作,建立“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互动机制,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逐步完善黄河故道基础设施建设,使故道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积极争取资金,加快保护开发工作。在全面保护好黄河故道文化遗址和自然原生态的基础上,拨付农业项目资金326万元,满足景区周边林木、农田灌溉用水需求。下一步,我区将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并积极为天沐湖景区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文化旅游资金等资金支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开发,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基本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招引大企业、争取大项目,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力争尽快将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打造成为豫东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四)发展三大产业,切实提升天沐湖景区发展。

1.强化第一产业,打造特色农业走廊。黄河故道开发利用的三大优势,即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人均占有农用土地较多,以农产品资源为主的多种经营条件较好,并拥有一批名优品牌。下一步,着力强化第一产业,建立大农业思想,在绿色食品高产、优质、高效上下功夫;坚持区划各异、条件不等、对象不同、特点有别、功能互补的发展战略,发挥区域开发的整体优势,以建设粮食、棉、油、肉、渔、果、瓜菜等绿色食品基地为主体,以农副产品系列加工增值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走种、养、加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商品化大农业的路子,建立具有黄河故道特色的开放型大农业基地,达到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2.继续发展林果产业,打造绿色生态走廊。继续实施“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工程,弥补天沐湖景区游客季节性和阶段性空白期。近年来,我区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沙壤土及其排水性能优良优势,鼓励发展优质林果项目,大力实施以大樱桃、品种桃等小杂果为主的林果经济产业,将农业产业调整提升与旅游业产业调整提升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条规模大、品种多、效益好的黄河故道万亩林果产业带。未来将打造成集生态生产、旅游观光、示范带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林果基地。

3.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旅游观光走廊。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以黄河故道天然水体景观、故道湿地景观,平原人造森林景观,黄河故堤景观、温带草甸景观等景观资源为主,将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社会构建景观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大旅游带。积极引资引智,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基础设施,搞好精细化管理,以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辅,把天沐湖建成回归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老托老、拓展训练、风味美食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旅游区。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